形态描述
壳质较坚厚,两壳较膨胀,前、后不等;壳顶低平,微后倾,位于背部中央之前;小月面细长,不甚明显,楯面披针状,中部隆起,周缘下陷,轮廓明显,其表面有细的生长线;壳的前缘圆,后部细,末端尖;前、后背缘均微凸,后背缘末端微上翘;壳皮薄,淡黄、绿色;壳表具有粗而低平的同心肋,肋间沟狭窄。
贝壳内面白色,前闭壳肌痕较大,圆形,后闭壳肌痕较小,也呈圆形;外套窦较深,微上翘,指向前背缘,末端圆,其下缘不同外套线愈合;外韧带弱,双向型,内韧带深褐色,较发达,着生于壳顶之下,不突出于铰合部的三角形槽中;铰合部坚厚,前齿列有齿27个左右,后齿列约21个。
标本测量(mm) 壳长 壳高 壳宽
10.0 5.2 4.1
9.5 5.2 4.1
8.4 4.8 3.7
12.6 6.4 5.1
标本采集地南海的北部湾(图65),5个样品中获得5个标本,南沙群岛水域,2片右壳。
贝壳内面白色,前闭壳肌痕较大,圆形,后闭壳肌痕较小,也呈圆形;外套窦较深,微上翘,指向前背缘,末端圆,其下缘不同外套线愈合;外韧带弱,双向型,内韧带深褐色,较发达,着生于壳顶之下,不突出于铰合部的三角形槽中;铰合部坚厚,前齿列有齿27个左右,后齿列约21个。
标本测量(mm) 壳长 壳高 壳宽
10.0 5.2 4.1
9.5 5.2 4.1
8.4 4.8 3.7
12.6 6.4 5.1
标本采集地南海的北部湾(图65),5个样品中获得5个标本,南沙群岛水域,2片右壳。
生物学
生态习性本种为暖水性种,活体标本我们均采自北部湾水深13—27m之间,在南沙群岛水深146m处,采到了二片古老的右壳,估计可能是从浅水中搬运到这样的深度,也可能是珊瑚礁的沉降所造成的,因为这一种动物的最深记录在国外也只有37m。
云母蛤属除上述三种外,Gould(1861)描写了模式标本采自香港的Yoldis obtusaGould(Proc.Boston Soc.Nat.Hist.8:36),此后再未见有人报道过,我们也未采到标本。
云母蛤属除上述三种外,Gould(1861)描写了模式标本采自香港的Yoldis obtusaGould(Proc.Boston Soc.Nat.Hist.8:36),此后再未见有人报道过,我们也未采到标本。
国外分布